您的位置:首页 / 贴吧 / 姚安县《莲花落》、《县爷观灯》入选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

20180324153012_11490.jpg
20190715110021_06150.gif

637226399617134136794947944.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姚安县#姚安县《莲花落》、《县爷观灯》入选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

    2020/08/27 21:57:25 发布33672 浏览0 回复0 点赞
我在上帝心中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7

精华:0

注册:2020/08/05 22:25:56

IP属地:未知

近日,楚雄州文化馆、州民宗局组成的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节目调研组,到我县开展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比赛节目进行筛选。我县花灯歌舞《莲花落》、花灯小戏《县爷观灯》两个节目入选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节目参赛。

姚安莲花落是姚安的一种独特传统曲艺,属于独具特色的一个传统地方曲种。因出自姚安县城东的三联中村(昔称商家湾),加之唱词中的衬词多用"莲花落,落莲花"故称"姚安莲花落"。姚安莲花落由说白、唱词、曲调三部分组成。说白,主要叙述卖艺人的生活处境,唱词是拨发自身的情感,并且都是韵文,有五字句,上字句,五上混合句,九字句等,曲调悲哀,催人泪下。

莲花落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江西新干"莲花落",又称落离莲或摇钱树,当地称瞎* 子戏,是当时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其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用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在庐陵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江西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经省专家论证后上报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由于种种原因,新干"莲花落"濒危,现代人知之甚少。

莲花落一称莲花乐,起源甚早,宋时已颇流行,明传奇剧本《绣襦记》中有丐儿唱莲花落的具体描写。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清乾隆前后形成曲种,大多用本地方言由一二人演唱,以竹板击节按拍,说唱人物故事,如江西莲花落、云南姚安莲花落、广西零零落、北京十不闲莲花落等。绍兴莲花落出现于清代末叶,为走唱形式的地方文艺,初期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据传,节诗只有18只半,第一节诗的唱辞各用一韵,共有18个半韵。

节诗如《娘家节诗》、《长婆节诗》、《分家节诗》、《箍桶节诗》等,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主人公多为农夫农妇或手工业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继而开始说唱长篇,仍以民间轶事、传说为题材,如《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后借鉴和吸收戏剧及其他唱说文艺本子,如《何文秀》、《百花台》、《顾鼎臣》、《游龙传》、《龙灯传》、《珍珠塔》、《后游庵》等。绍兴莲花落一般以三人一组演出。前期唱调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哩工尺〕以唱说者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击节,均为徒歌清唱,无丝弦伴奏,按板式分为一板一眼的〔平板〕及有板无眼的〔走板〕。20年代中期,绍兴莲花落开始以四胡伴奏,一改原来徒歌清唱、人声帮接的形式,逐步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其唱说形式为,唱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现在绍兴莲花落唱腔已有较大发展,除演唱〔基本调〕外,时有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和民歌小调等,并开始尝试男女双档演出,除说唱外,还增加表演。

《县爷观灯》是一出新编古装花灯剧,它采用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的元宵节闹花灯的传统,表现了人民群众借玩灯自娱自乐的形式,此剧也塑造了ー个爱玩灯,而且通过玩灯以体查民情的县太爷形象,节目的内容集说、唱、歌舞为一体,表现形式丰富,精彩有趣。( 王娟花)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滇影频道-分类信息.jpg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