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贴吧 / 历史南华之革命老区县

20180324153012_11490.jpg
20190715110021_06150.gif

637226399617134136794947944.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南华县#历史南华之革命老区县

    2020/08/27 19:24:27 发布33759 浏览0 回复0 点赞
海氹有点甜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6

精华:0

注册:2020/08/05 22:10:06

IP属地:未知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云南地下党根据《中央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问题的指示》,在云南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蒋游击武装斗争,钳制国民党在云南的部队,在战略上配合解放军反攻国民党反动派。

image.png

    在中共地下党滇西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发动下,镇南县(南华)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埋葬蒋家王朝的时代洪流之中。1936年10月6日至1949年10月6日,云南省立镇南师范学校在镇南县城(今南华县)开办。中共云南临时省委为了把镇师作为地下党开展革命活动的一块阵地,曾派出中共地下党员到镇师开展地下活动,逐步发展党员。镇师地下党组织的发展,首先是在进步青年中组织“读书会”、然后从“读书会”的积极分子中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最后又在“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中发展党员,形成了党的周围有“民先”,“民先”周围有“读书会”的局面。1938年12月,经中共云南临时省委批准,镇南师范党支部正式成立,杨正芳任书记。镇师地下党支部是南华县历史上的第一个党支部,当时由中共云南临时省委直接领导。解放战争时期,受党影响的一些进步师生在镇师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小组,很多师生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云南反蒋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镇师地下党及其外围组织为滇西培养和输送了革命火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1936年4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在贺龙将军的率领下,长征经过镇南。红军打土豪、分财物给穷苦百姓,砸开监狱,救出百余名无辜受害群众。杨兴和、段开智、陈舜祖、夏贵昌等几十名贫苦农民参加了红军,许多青壮年勇跃挑担送红军,为红军筹办粮草、送情报、当向导,支援革命。红军过镇南,历时3天,途经3个乡镇,69个村寨,行程62公里,沿途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在镇南各族人民中留下了深远的革命影响。1949年4月16日,从镇南县境内组织起来的3个反蒋游击大队,被中共滇西军政委员会授予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二、三、五大队的番号,任命罗宗荣为二大队大队长,起贤亲为大队副,总部领导何以中兼教导员;任命张开宇为三大队大队长,周丕瑶(周仕海)为大队副,黄克明任教导员;任命李郁荃为五大队大队长,许耀云为大队副,吴炽峰为教导员。3个大队共参战37次,其中:著名的有围剿一街沈中武、解放盐丰、解放弥度、解放景东、攻打宾川、脑头山阻敌、天子庙坡伏击战、攻打蒙化等。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起义。此后,滇西人民自卫团4个支队3000余人集中在祥云下庄街整编,1949年12月25日,滇西人民自卫团正式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八支队下辖36团、37团、38团和警卫营,镇南的3个大队被分散编入各部。

    为配合武装斗争,中共滇西工委十分重视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工作。1949年4月3日,英永玉政治裁定处在一街成立,处长张洲,副处长罗华林,指导员刘华(李泰来)。英永玉政治裁定处下辖英武(老厂)、永宁(一街)、玉屏(阿脑)3个分区委员会,其中:英武分区委员会由段文典任会长,普宗堂任副会长;永宁分区委员会由陈光勋任会长,罗玉泰任副会长;玉屏分区委员会由徐升任会长,周贵才任副会长。

    1949年6月,凤文永区人民政府在柳德成立,总部特派员李晴海兼任主席,下辖凤羽(柳德)、文雄(马街)、永隆(兔街)、牛街(今属弥渡县)4个分区政府,其中:凤羽分区政府主席何麒铭,文雄分区政府主席刘钺,永隆分区政府主席周朝礼,牛街分区政府主席李沛。

    1949年7月,英永玉政治裁定处改组为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席张洲,副主席罗华林,特派员余新民,下辖英武(老厂)、永宁(一街)、玉屏(阿脑)3个分区政府和平桥治安委员会(沙桥)及腊梅常务委员会(今姚安县弥兴镇),其中:英武分区政府主席段文典,副主席普宗堂;永宁分区政府主席周应斗,副主席罗玉泰;玉屏分区政府主席徐升,副主席周贵才;平桥治安委员会主任王以纯,最高顾问徐朝贵;腊梅常务委员会主任徐安中,指导员王应乾。不久,腊梅常务委员会改称腊梅分区政府,徐安中任主席兼农抗会长,尼鲁格任指导员。

    平桥治安委员会和腊梅分区政府在行政上虽划归南山区人民政府领导,但当时山区未通公路,路途遥远,联系困难。相反,与在祥云下庄街设联络点的滇西人民自卫团军政委员会总部联系却较为方便,故平桥治安委员会和腊梅分区政府多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此外,平桥治安委员会因为地处滇缅公路两侧,交通方便,易遭敌人破坏,所以不没固定办公场所,采取流动办公方试,领导人去哪里开展工作,打开包袱办公,收起包袱转移,时称“包袱政权”。

    1949年10月11日,中共滇西工委书记陈家震在一街主持成立中共地下南山区委,余新民任书记,何群任组织委员,金琰任宣传委员。

    革命根据地党政机关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支持游击队。具体方式有筹集粮草、拥军优属、减租减息、调解纠纷、传送情报、运送伤员、清匪反霸、维护治安等等。组织群众的形式有农抗会、兄弟会、妇女会、青年会、少先队、儿童团、后备队、变工队等。当时根据地人民有个共识:“前方出力打老蒋,后方加紧搞生产,耕田织布又劳军,前方后方一条心,包着老蒋命归阴”。

    在开展武装斗争和建设滇西革命游击根据地过程中,镇南县共有59人加入地下党,有500多人脱产参加革命,有11名军政人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8万多人民节衣缩食支援了参加反蒋斗争的军政人员。全县除县城和沙桥外,均为游击区。

    1949年12月28日,中共镇南县委、镇南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至1950年1月20日,基本完成接管旧政权工作。至1950年2月25日止,原由滇西工委(地委)和滇西地方行政委员会领导的属镇南县境内的游击根据地政权全部奉令改组为区政府,接受中共镇南县委和镇南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从此,镇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了新的征程。

    1950年1月3日,中共滇西地委、边纵八支队司令部进驻镇南县城。1月20日中共镇南县委、县人民政府基本完成镇南县政权接管。为了巩固新政权,保证粮需,解决财政困难和稳定市场物价,镇南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上级党委和政府要求,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各区,指导征收1949年度公粮。人民政府征粮改变了国民党时期按人头平均摊派办法,实行“田地多的多出,田地少的少出,没有田地的不出”的合理负担政策,直接触动了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恶霸、土匪头目的切身利益,他们阴谋反抗。在广泛宣传发动下,征粮得到贫苦农民、爱国民主人士和开明士绅的拥护,各地群众踊跃交粮。然而,蒋匪特务、地主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四处活动,暗中串连,散布谣言,策划暴动,富户不交粮,千方百计找借口,拖延时间,使征粮工作陷于僵局。围绕征粮和反征粮的社会现实,匪特以“反共抗粮”为口号,以楚雄哨区丁锡功为首,裹胁不明真相的群众进行暴乱,旨在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土匪暴动之初,最早遇害的是南下干部(中国人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李逢仲同志。紧接着,文雄(马街)的刘尧泽,永隆(兔街)的李开堂,凤羽(五顶山)的马德荃,玉屏(红土坡、罗武庄)的张国臣、孔呈祥,永宁(一街)的沈中武、蔡有山,英武(五街、天申堂)的鲁多贤,玉泉(雨露、徐营)的张育才、周汉昌相继组织土匪暴动。土匪暴动几乎遍及除县城以外镇南全境,气焰嚣张。为消灭匪患,镇南县委一方面报请解放大军进剿,另一方面作出组织剿匪斗争的决定。成立镇南县剿匪委员会,主任由县委书记、县长晋西担任,副主任由副县长李寅谷担任。剿委会抽调干部组成武工队,组织民兵配合解放大军和公安队围剿土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40师驻祥云的118团奉命进山剿匪。大股土匪被打垮,剿匪部队随即分驻三街、马街、一街。镇南土匪遭到解放军118团警卫连和3营强大军事进剿和楚雄军分区主力团1、2营的沉重打击,溃败后盘踞九台山,并派人四处联络,拉拢股匪散匪,企图联合负隅顽抗,继续与人民为敌。剿匪斗争从集中优势兵力围剿股匪阶段转入分片驻剿、肃清残匪阶段。在强大的军事进剿和政治瓦解面前,镇南县境内的各股土匪土崩瓦解,相继覆灭。在镇南县征粮剿匪斗争中,有2名南下干部和6名解放军战士长眠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的英名是:李逢仲、吴富农、周有庆、姚常林、黄亚贵、王春保、张全平、张振海。

    1999年8月11日,经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南华县被正式确定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县。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滇影频道-分类信息.jpg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楼主其他帖子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