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楚雄州姚安县前场镇行政区划信息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楚雄头条 / 楚雄区域 / 正文

20190916213030_2351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楚雄州姚安县前场镇行政区划信息

转载 李咏梅2020/11/28 11:55:3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中国行政区划网 作者: 116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搜狗截图20年11月28日1153_1.png

名称:前场镇

隶属:姚安县

面积:305.16平方公里

人口:17377人

地理位置:姚安县东部

电话区号:0878

邮政编码:675304

行政区划代码:532325103000

车牌代码:云E


  前场镇,位于县境境东部,距县城14公里。牟(定)姚(安)公路过境。农产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大蒜、胡麻。建有前场荞酒厂。

  前场镇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彝族祖先便在文龙河、石者河畔居住生活,从事狩猎和种植水稻。战国时期属滇国地,彝族先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1991年在前场新街小学出土的战国编钟和1994年在新街瓦鲊坡出土的占国时期的铜凿、铜斧、铜锄等青铜文物,放射出前场地区古代文明的光芒,是前场悠久历史的史物见证。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前场属于弄栋县辖地,第一次纳入大一统西汉封建王朝的管理。

  唐朝时期为滇中统部一姚州都督府的长明县辖地。宋大理国时期为弄栋府辖区。元代为姚安军民总管府辖地,从元朝开始,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大理移至昆明,前场成为姚安路通往云南省昆明的咽喉要道,素有“前场关”姚安府东大门之称。“前场”之名由此而得。

  明洪武十七年,姚安军民府成立,前场关为姚安府辖,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638年)前场关因其独特的天险地势和屡遭匪患,明王朝在此设置前场巡检司,人员25—136人,主要办理入境业务,由姚安军民府管理,始成集市,清代一直延袭未为难。民国29年(公元1940年)改名为新街。1949年12月26日前场解放后,姚安县人民政府于此先后设区,公社和镇人民政府,逐步形成县境东界经济、文化中心。

姚安县辖镇。唐于此设长明县,民国设新街镇、前场镇、东山区、前场区等。1951年为第三区,1958年设镇,1961年为前场公社,1983年改区1988年改镇。

    前场镇是一个集高寒、冷、凉、民族集聚为一体的山区乡镇,全镇总面积305.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57米,最低海拔1840米,中心海拔2140米,年平均气温13.5℃,全镇辖9个村委会,155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总人口17377人,其中彝族人口占85.7%。


  下辖:新街、庄科、石河、木署、稗子田、盐井、王朝、小河、新村9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377人。


辖区及代码 城乡分类 名称 
532325103201 121 新街村民委员会 
532325103202 220 庄科村民委员会 
532325103203 220 石河村民委员会 
532325103204 220 王朝村民委员会 
532325103205 220 新村村民委员会 
532325103206 220 小河村民委员会 
532325103207 220 稗子田村民委员会 
532325103208 220 木署村民委员会 
532325103209 220 新民村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前场镇一角前场镇是一个集高寒、冷、凉、民族集聚为一体的山区乡镇,全镇总面积305.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57米,最低海拔1840米,中心海拔2140米,年平均气温13.5℃,全镇辖9个村委会,155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总人口17377人,其中彝族人口占85.7%。


2经济概貌

  2008年末,前场镇农村经济总收入7347.3万元,地方财政自收收入27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3元。

3基础设施

  2008年前场镇公路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组织群众开挖乡村公路共26.8公里,木暑石碓窝 前场镇客运站 公路、石河弹石路、庄科至大姚县仓街断头公路、新民大平地公路、盐井公路均已完工通车,改善了群众的交通条件,为发展农村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事业全面发展。涉及新村、小河、新民三个村委会13个自然村875户3372人的农网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全镇农网改造的覆盖率已达80%;电信产业发展迅速,全镇程控电话已发展到974部,新建移动基站6座,移动电话发展到1264部,极大地提高了全镇的信息化程度;全镇广播覆盖率达98.7%,电视覆盖率达98%,架设有线电视1450户,收视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

4教育状况

  前场镇有中学一所,占地14亩,校舍建筑面积4603平方米,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合格率为100%,本科学历为20%,开设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5人;有完全小学10所,村小17所,共占地4579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263平方米,教职工125人,设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59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所,占地0.8亩,建筑面积461.3平方米,教职工3人。

5特色产业

  前场镇蔬菜种植

前场镇种植大蒜5000亩,种植西兰花1500亩,种植日本菱西一寸大粒蚕豆1150亩,百合种植突破1000亩,魔芋种植达750亩,山药种植450亩,烤烟面积稳定在3100亩,黑山羊出栏达1.5万只。

  

2005年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前场镇4000亩无公害大蒜生产示范项目,并通过验收,结合项目实施规化,完成了8000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工作,并取得证书,完成了大蒜、蒜苔两个产品无公害认证工作,并取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认证证书。

6历史文化

  前场镇生态林

前场镇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彝族祖先便在文龙河、石者河畔居住生活,从事狩猎和种植水稻。战国时期属滇国地,彝族先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1991年在前场新街小学出土的战国编钟和1994年在新街瓦鲊坡出土的占国时期的铜凿、铜斧、铜锄等青铜文物,放射出前场地区古代文明的光芒,是前场悠久历史的史物见证。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前场属于弄栋县辖地,第一次纳入大一统西汉封建王朝的管理。唐朝时期为滇中统部一姚州都督府的长明县辖地。宋大理国时期为弄栋府辖区。元代为姚安军民总管府辖地,从元朝开始,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大理移至昆明,前场成为姚安路通往云南省昆明的咽喉要道,素有“前场关”姚安府东大门之称。“前场”之名由此而得。明洪武十七年,姚安军民府成立,前场关为姚安府辖,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638年)前场关因其独特的天险地势和屡遭匪患,明王朝在此设置前场巡检司,人员25—136人,主要办理入境业务,由姚安军民府管理,始成集市,清代一直延袭未为难。民国29年(公元1940年)改名为新街。1949年12月26日前场解放后,姚安县人民政府于此先后设区,公社和镇人民政府,逐步形成县境东界经济、文化中心。

7自然景观

  前场镇风景

前场景区范围面积约45平方公里,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尤其以自然景观为最,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前场风景名胜区。

高峰寺

位于前场镇东部,景区范围面积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高2757米。山顶有一小庙,为四方八岭的人们敬香朝拜的圣地,登上山顶,元谋坝、牟定县城尽收眼底。日出奇观领人心旷神怡,使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之感,山的南面,马樱花成片,每到花季,满山遍山花烂漫,盛为壮观。山的西面,古林参天,溪水常流,山的北面,在一块约100多平米的草坪上,人畜走上草坪,地下发出如击鼓之声,若边跳跃,则如同战鼓齐鸣,故名响鼓地。其奇异的现象令游人惊叹。

响水瀑布

位于高峰寺山脚,离山顶5公里,距姚适公路途公里,若干条山箐小溪汇集至险崖流下形成美丽壮观的瀑布,瀑布落差35米,水流迅猛、气势磅礴。

吊坟

前场镇水田

位于前场东北部的宝鼎山麓,墓主系邑人杨促义夫妇,据民国二十年重修吊的碑文记载,杨仲义系“皇明诰授把使三汇总督”,吊坟全系砂岩五面石修葺,三碑四柱两侧有大理石碑文和石狮,上部又有三块大理石匾额,墓座墓体有大量石雕,技世精湛、规模宏大、造型独特,墓下部于地面上有约1.5米高,2.5米长的石拱洞2个,两洞外缘有石门机关,里连宽敞的墓室,墓室顶部嵌有金质桩钓16颗,据说是悬吊灵柩所用,故称吊坟。

龙马脚迹

位于前场东北部宝鼎寺山巅,海拔2586米,其地巨石遍野,针阔叶混交的中幼林及灌木林郁郁葱葱,一条古驿道连通石门,北通大姚、宾川、金沙江渡口,南通楚雄、昆明。传说一年清明时节,清乾隆皇帝走马路过宝鼎山,时遇阵雨,淋湿衣衫,至山巅天空豁然晴朗,阳光普照,乾隆帝及随从借此歇息,晾晒衣裳物,在栓马的一株大树下有一块世大岩石板块,龙马踩下许足迹历数年而不消退,后人将马蹄印原样深刻于石板,遂留伟至今,石称龙马脚迹。

蝴蝶泉

位于前场南部王朝里村后箐中,距牟姚公路3公里,植被覆盖较好,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其地山势陡峻,崖壑峥嵘,栎类、冬瓜森、核桃树等阔叶林浓荫覆盖,一条小河源于高峰寺山南麓,溪流四时不涸,每逢盛夏,箐中泉叮咚,四五月时节,成串各色蝴蝶悬附于高空树枝,首尾相接每串数百只,长达10多米,多时达上千串,其景蔚为壮观,又称彩蝶串珠。

石门箐

位于前场南部山谷,其地东西两峰陡峭,深谷一条马路,此路是古时中国南部南北主要交通驿道,由于山洪冲刷,自然形成了由巨大岩石组成的天堑石门,地势干分险要,古有石门幽谷之称。

8民族风情

  前场镇娱乐活动

前场开街节民国以前,姚安前及附近牟定、大姚彝族人民,于农历二月初一,纷纷到高峰寺烧香,怀念远祖故地,思念远在他乡的亲人,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商贾变挑货上山,进行贸易,男女对歌、跳脚,极一时之盛。为便民交易,民国8年(1919年)县政府决定:旧历每旬逢一、五、八日为前场街天,并于是年二月初一实行。自此,每年该日订为“开街节”,高峰寺集会遂改于前场举行。届时,除进行物资交流外,还打跳娱乐,相沿成习,形成了地区性的传统节日。1950年后停止,1982年恢复。除保留原健康内容外,还增加了文艺演出、电影、录像放映,举办各种展览等,为节日增辉。

民族团结日:自清朝道光十三年起,姚安新民大平地与牟定腊湾白沙河因土地、山林权属问题发生矛盾,此后双方一直互不相让,械斗、杀人之事不断,两村寨结下世仇。解放后通过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两村寨的矛盾逐渐化解。为便于沟通、促进团结,双方约定,从1992年起,每年农历2月15日,姚安县新民行政村和牟定县腊湾行政村轮流举办民族团结友好交往节日庆典活动。直到今天,这个约定俗成的节日从未间断过。

祭龙节:二月初二是彝族祭龙的好日子,相传是“龙抬头”、“蛇出洞”之日,各村彝民俱往“龙王庙”拜“龙王”,祈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并撒火灰于墙脚,防止害景入室。

杨梅节:每年六月六日,彝族青年男女孩子,穿着一新,带着弦子二胡等乐器,上山采摘杨梅,举行对歌、跳脚、吃松毛酒等活动,老年人则带肉、米、酒至羊火塘祭羊神,并于是日阉割羊子。

火把节:每上农历六月十四日,为彝族传统节日。是日,家家户户备酒肉,带纸火到田间地头祭祀“田公地母”,祈祷丰收。傍晚,点燃火把,奔跑田间地头、村落,以火来虫害,每年此日,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

9科技兴农

  前场镇烤烟生产现场会

近年来,前场镇大胆尝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科技的推广及试验示范。全镇共有农业科技人员19人,农技中心专职人员10人,设党支部1个,有党员7名,设主任、副主任3人,并成立了“姚安前场果蔬协会”。另外,积极与外商联系,先后与山花公司、绿兴公司和欧洲中华商会签订种植合同,由外商投资,农技中心负责科技实施,对青花、大蒜、大粒蚕豆进行订单农业。实施了4000亩无公害大蒜种植项目,取得较好经济效益。2006年亩均产值3239元,2008年由于受市场影响,亩均产值2216元,涉及9个村委会4000多户。从2005年开始,在新街、石河、木暑试种“高山反季”蔬菜——西兰花,至2008年,种植规模已达1500余亩,亩均产值超过1200元,两茬种植的农户,亩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2008年又试种日本大料蚕豆1000亩,亩均产值达千元。随着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推广,使群众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懂得了良种良法、新品种在种植和养殖上的重要作用,尝到了甜头,备受青睐,全镇由于对农村科技的投入,群众增加了收入,走出了一条农业新路子。



已有0人点赞

微信关注公众号宣传-融媒体中心03.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