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楚雄州双柏县法脿镇行政区划信息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楚雄头条 / 楚雄区域 / 正文

20190916213030_2351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楚雄州双柏县法脿镇行政区划信息

转载 李咏梅2020/11/20 12:43:4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中国行政区划网 作者: 192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微信截图_20201120124205.png

名称:法脿镇

隶属:双柏县

面积:4094平方公里

人口:2.5万

地理位置:双柏县东南部

电话区号:0878

邮政编码:675102

行政区划代码:532322103000

车牌代码:云E

  法脿镇,隶属于云南省双柏县。位于县境东南部,海拔2050米。距县城53公里。面积4094平方公里,

东与易门县隔江相望,南连安龙堡、大麦地两乡镇,西靠妥甸,北与大庄镇毗邻。人口2.5万。少数民族人口13916人,占56%。辖13个行政村,185个自然村,235个村民小组。农产品以稻谷、玉米、烤烟为主,特产白竹、山茶叶。



辖区及代码 城乡分类 名称 
532322103201 121 法脿农村社区 
532322103202 220 烂泥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03 220 石头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04 220 六街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05 220 铺司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06 220 双坝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07 220 者柯哨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08 220 麦地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09 220 红栗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10 220 雨龙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11 220 法甸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12 220 折苴村民委员会 
532322103213 220 古木村民委员会

1基本概况

  法脿镇近景

法脿镇辖法脿、雨龙、石头、烂泥、双坝、者柯哨、麦地、红栗、六街、铺司、折苴、古木、法甸13个村民委员会,185个自然村,235个村民小组,环状分布于州级自然保护区白竹山。全镇共有农户6211户24846人,其中农业人口23934人,占全镇总人才口的96.3%,非农业人口1082人,女性11739人,占总人口的47.2%居住着汉、彝、哈尼、回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916人,占56%。境内最高海拔2554米,最低海拔900米,森林覆盖率58.7%。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法脿海拔2050米,距县城53公里,是一个发展中的小集镇,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民族和睦,可谓“笙歌拌茶香,盛世农家乐”,素有“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人文地理

法脿镇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老虎笙、大箩笙的发源地。

  老虎笙

双柏县法脿镇麦地村委会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日过虎节,彝语称为“罗麻”。全村成年男人于村后祭拜土主后,经巫师占卜从村中挑选出的优秀男性青年中择出8人。8人披上画有老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绘上虎纹,妆扮为虎,在黑虎(虎头)率领下跳各种摹拟生产、生活、繁衍等动作的舞蹈,到全村为各家各户驱鬼除祟,彝族语称为“罗麻乃轰”。

每年正月初八至十五,在法脿小麦地冲举行隆重的跳虎节,数以万计的群众八方云集,近几年还吸引了尊贵的外宾前来观光、考察。扮演角色为山神司、猫祖公祖母,由毕摩道人指挥跳虎,摹拟老虎生活习性进行舞蹈,其内容主要有接虎、跳虎、送虎等情节。反映出勤劳智慧的彝族群众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追求。

居住在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属罗罗濮支系,自称“阿罗”。据说阿罗人的祖先居住在深山密林中,常被豺豹蟒蛇惊扰,阿罗人防不胜防。后来阿罗人把猎到的虎皮剥下,套在身上跳起“虎舞”,以守卫寨子,并表示阿罗人都像虎一样勇猛,不惧怕邪恶,由于阿罗人得到“动物之王”的守护,寨子安宁了,庄稼有了好收成,牛羊也平安了,寨子中出现一片吉祥景象。从此他们就把跳虎作为节日固定下来,并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为彝族盛大传统节日——火把节。节日来历传说不一,现流传较多的为:火炬照田苗,焚虫逐疫。法脿主要以小麦地冲、上者窝、李方村等地彝族罗武支系为主,其他民族参与。节日期间,杀牛祭祖,杀鸡祭田,夜晚束松燎燃,用木香撒火把;男女老幼吹笙跌座,以歌和之,饮酒为乐。白竹山、麻栗树彝族罗武人还遵古连寨跳大锣笙,每年六月二十三日举行扳牛赛,然后杀牛祭祖,分而食之。二十五日逐户笙歌相贺,昼夜不休。二十七日敬“火神”,二十八日“送火把”,收锣休舞,节毕。


祭龙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境内铺司等地的哈尼等民族,在居住地水源较好的地方(即出“龙水”处),举行祭龙活动。村中男女青年扮成“天公龙女”、耕牛等,跳龙笙、跳花鼓,杀鸡宰羊祭之。活动三天,第一天为祭龙,第二天为转龙,第三天为请龙。祈求得到龙的赐福,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法脿“三笙”

  法脿是多民族集居的乡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原始、古朴、粗犷、豪放的老虎笙、大锣笙早已漂洋过海,名扬海内外,并获得多项殊荣,被称作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法脿被誉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故乡”,是大锣笙、龙笙的发源地。2000年6月法脿镇被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老虎笙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老虎笙、大锣笙、龙笙统称为法脿“三笙”。


彝族古傩

  流传在法脿镇者柯哨、李芳村、双坝、铺司秧田箐的彝族罗婺支系在火把节表演的大锣笙,是一种火图腾崇拜的传统祭祀性舞蹈。相传,皇帝落难到白竹山下罗婺部落时,罗婺青年用九十九窝马蜂(胡蜂)击败追兵,使皇帝躲过了大难,并用苦荞粑粑蘸蜂蜜,给皇帝充饥。为感谢罗婺青年的搭救之恩,皇帝欲封青年人为大臣,罗婺青年不愿,皇帝只好按民族习俗与他结拜为弟兄,并赠予大锣。
  后来,罗婺人为纪念这位有功的青年英雄及此段美好佳话,就把罗婺人跳的舞蹈叫做大锣笙。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就用锣声来诉说心中的苦情,用锣笙来表达所经过的磨难,代代相承,沿袭至今。


3农村经济

  法脿镇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65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27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元,乡镇企业986个,从业人员2084人,乡镇企业总产值7680.9万元,粮食总产量750万公斤,烟叶总产量114万公斤,总产值1148.5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46.9万元。

4特色产业

  法脿镇白竹山生态茶园

1、粮烟:按照“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的粮食生产方针,法脿镇围绕市场定计划,明目标,办现场,树样榜,抓措施,促落实,狠抓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总产量达750万公斤,增5%,粮食生产水平和比较效益有了新的提高。烤烟生产紧扣主题,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着眼长远,狠抓落实,严格合同管理,强化轮作,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克服干旱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圆满完成1000亩省级优质烟样榜任务,全镇在最佳烤烟移栽节令内规范移栽烤烟7000亩。认真执行烤烟收购政策,继续实行烟叶收购入户预检制和全封闭收购,坚持国标平稳收购,严厉打击倒买倒卖,维护收购秩序。实际完成了93万公斤指令性任务和21万公斤出口备货任务,实现烟叶收购总值1327万元,均价13.31元(不含出口备货烟),实现烟叶特产税291.9万元。

2、茶叶:蚕桑:按“政府引导,部门服务,企业代动,农民自愿”的原则,法脿镇以白竹山茶叶集团公司为主,农户茶园为辅,大力发展白竹山茶叶,2006年共生产干茶80吨,产值500万元,“十一五”末计划在原有12000亩茶园的基础上发展至20000亩,通过资源整合,深加工,进一步打造白竹山茶叶品牌,实现产值1000万元,成为法脿镇又一项支柱产业。2006年法脿镇共有桑园684亩,实现产值20万元,计划到2009年新发展6000亩,实现产值200万元。

3、核桃及其他经济林果:2006年末,法脿镇共有核桃12000亩,实现产值70万元,计划到2010年发展至50000亩,实现产值150万元,现有冬桃750亩,石榴1000亩,已开始挂果,实现产值4.5万元。

4、畜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围绕“引良种、抓示范、促推广、抓规模、活流通、强防治、控疾病、增效益、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引导扶持农户发展生猪、家禽、黑山羊养殖,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和肉食品检疫工作,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和食品安全。抓好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搞好市场流通,提高商品率。2006年,全镇生猪存栏26864头,出栏16860头;大牲畜存栏13331头,出栏6473头;山羊存栏21993只,出栏18561只,家禽出栏63250只,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251万元。

 5、非公经济:牢固树立“小集镇、大战略”的思想,坚持政府引导,把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与全镇的产业规划,地域资源结合起来,对非公经济政治上给予地位,政策上给予扶持,经营上给予指导,法律上给予保护,切实解决好非公经济在投资、生产、经营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重点扶持发展以白竹山茶,三宝公司,良源公司,本地酒厂,砖厂,蔬菜种植经营户。共引进项目 个,吸引外资 万元。2006年,全镇已有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986个,从业人员2084人,乡镇企业总产值7680.9万元。

6、劳务经济:法脿镇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工作,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劳务输出和劳力调查等各种台帐,建立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实行动态分类管理,实现劳务输出制度化,规范化;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将各村委会及相关职能站(所)统一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2006年,全镇共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117人,其中国外5人,省外316人,省内401人,州内400人,实现劳务经济97.2万元。

5文化教育

  法脿镇有中学两所,教师83人,学生758人,村级完小14所,教师 203人,学生758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中学入学率达98.7%,巩固率达98.5%,中考高中上线率为45.6%,升学率在全县中学中排名第6位。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文化发展方针,积极培育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举办了“第十九届虎笙文化节”和“火把节”参与群众达2万多人次。法脿镇的民族民间文艺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

6人口状况

  法脿中学全貌

法脿镇全镇总户数6211户,总人口24846人,其中:男性13107人,占52.8%,女性11739人,占47.2%,非农业户口1082人,占总人口的4.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6‰,控制在6‰以内。镇内居住着汉族、彝、哈尼、回、白、傣、苗、拉祜、傈僳、纳西等10个民族,其中:彝族占49.9%,其他少数民族占6.1%.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石头、铺司、法甸、雨龙、折苴、者柯哨、麦地等7个村委会。

7资源环境

  法脿镇全镇耕地面积24349亩,其中:水田12404亩,旱地11700亩,人均耕地1亩;林地面积43.85万亩,其中经济林地10223.5亩;有小(一)型水库三件,小(二)型水库9件,小坝塘359件,水利化程度达56%。年平均降雨量900-1000㎜,年平均气温14.25℃,适宜种植烤烟,水稻,玉米,茶叶,核桃,蚕桑,蔬菜等作物,草场、草山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

8基础设施

  法脿镇雨龙集贸市场

法脿镇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挤出一点,群众投上一点的“三”扶持政策,抓紧抓实以农业综合开发,高稳农田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基本烟田建设、和“五小”水利建设以及农村能源、交通、电力、通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800万元,组织实施了烟水配套工程11件,山区小康水利工程2件,扶贫工程6件,村委会建设2件,学校建设2件,卫生所建设3件。2006年末,共建成朝沼气池1650口,新立项2000口,力争在“十一五”末,农户使用沼气率占全镇农户总数的50%以上。新建修复了红栗黄草滩、法甸乃摸甸、回头村两个村民小组的公路,2007年末,组织实施晋云县油路工程、麦地村委会、法甸村委会、烂泥村委会,法脿镇的交通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镇电视基本普及,固定电话用户762户,移动电话通讯覆盖法脿全镇。


9社会保障

法脿镇党委、政府站在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养老保障、五保户救济、残疾人救助、双拥、优抚等工作。2006年共有21038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集资210380元,国家补助841520元,农户参保率87%。审批农村低保430户1237人,共补助资金45万元。设有养老院2个入院养老25人,国家投入资金3.75万元。投入14.08万元救济五保户128人。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镇机关站(所)干部积极参与残疾人救助工作,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工作,动员全镇各级各部门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关心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的生产生活,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好救灾救济工作。



已有0人点赞

微信关注公众号宣传-融媒体中心03.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